第三方支付的定義及分類 第三方支付指的是獨立于商戶和銀行并且具有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交易支付平臺的網絡支付模式。按照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服務對象,我們可以將第三方支付機構分為面向企業用戶服務(收單業務)及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支付業務)兩類。 路 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模式 第三方支付機構從基本業務逐漸探索出各種增值業務 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收款方及付款方之間的支付橋梁,主要通過搭建支付平臺,為收付款雙方提供資金劃轉、資金清結算以及技術、安全保障服務。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方支付業務包括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及受理以及其他。前三者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基本業務,在該業務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向收付款雙方收取手續費盈利。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服務豐富度的增加,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探索出其他業務模式,如利用數據資源開發大數據產品,提供精準營銷等增值服務,以實現多樣、靈活的盈利模式。 路 第三方支付產業鏈 路 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 大規模增長時代告一段落,市場進入有序發展階段 2013年以前,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逐漸培養了人們線上支付的習慣,第三方網絡支付市場興起。2013年開始,第三方支付機構上線金融、航旅等領域的在線支付功能,網絡支付交易規模大幅提升,2013-2016年間第三方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復合增長率達到110.9%。在這一階段,面向C端用戶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品牌滲透率占絕對優勢地位,并順勢推出信用消費產品;其他支付機構大多針對行業內大客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并建立個人賬戶體系發展自有的“電子錢包”。到2017年止,網絡支付已經滲入了生活中的各個環節,民生領域線上支付環節也逐步打通。現階段,隨著監管趨嚴,市場將進入有序發展階段,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的增長速度也將初步穩定下來。 路 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結構 移動支付規模占比超一半,銀行卡收單規模占比減小 以往在非現金支付中,線下pos機刷卡是人們常用的支付手段,銀行卡收單的規模占比較高(2015年前均超過50%)。隨著電商、O2O等領域發展,互聯網支付形成規模,至2013年,其市場規模占比將近40%。2013年開始,智能手機以及4G網絡的快速普及大大推動了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一方面,部分互聯網端的支付規模轉移至移動端,另一方面,人們在線下掃碼支付、NFC支付的習慣養成推動了移動支付規模大幅增長。到2017年,銀行卡收單業務規模占比為32%,網絡支付總規模占比68%,其中移動支付的部分超過80%。 路 監管趨嚴,新挑戰來臨 2017年“斷直連”及備付金交存相關政策正式出臺 2013年,監管層建立了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的基本框架,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銀行卡套現、洗錢等風險提高,2015年底開始,監管層開始對備付金存管活動及支付機構業務連接系統出具規范意見,宣布將逐步取消備付金賬戶計付利息,且非銀支付機構不得連接多家銀行系統。該要點在2017年1月、8月明確。至此,備付金存管及跨行清算活動的監管規則成形,要點有: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全額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不計付利息;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路 第三方支付業務信息流、資金流改變,統一“斷直連” 原有業務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設在銀行,支付機構可以直連銀行處理交易信息,并進行資金劃轉;部分中小型支付機構由于無銀行支付渠道,通過間聯銀聯、頭部收單機構等機構處理交易,直連、間聯模式并存。政策實施后,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設在央行下,全部交易信息通過銀聯或網聯平臺處理,均以間聯模式運營。 路 備付金將逐步全額交存,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入受損 收付款雙方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交易的過程中,由于資金在賬戶流轉中產生一定的時間差,故平臺會產生資金沉淀,這部分支付機構預收的代付貨幣資金即是客戶備付金。在原有備付金政策下,備付金賬戶設在銀行,由銀行計付利息,支付機構得到的利息收入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且由于備付金金額較大,支付機構往往能獲得銀行的支付通道優惠,變相降低自身的通道成本。 為防止支付機構挪用備付金,保證備付金的安全,監管要求備付金100%集中交存至指定機構,且不計付利息,直接使得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并失去與銀行間的議價能力。 路 備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將對支付機構收入產生3-30%負面影響 據艾瑞估算,2017年備付金利息收入分別占到頭部收單機構、中小型支付機構總收入的3-7%、30%,備付金新政策下該部分收入將伴隨2019年1月14日備付金100%集中交存至央行而消失;另外,中小型支付機構有20%左右的收入來源于利用客戶備付金的沉淀所進行的金融性投資,該部分收入也將消失。對于支付寶及財付通來說,超6000億元的備付金將全額交存,無法產生利息收入。 路 “斷直連”后,通道成本升高,原有通道營收模式難以繼續 政策實施前,部分無銀行直連通道的支付機構間聯銀聯的通道成本成本較高,故往往間聯大型收單機構。該模式下,中小型支付機構通道成本降低,且大型收單機構可以獲得通道收入。“斷直連”政策實施后,所有支付機構間聯銀聯或網聯,大型收單機構的通道收入消失,必須間聯銀聯的支付機構通道成本升高(網聯暫無收費)。但由于通道收入在大型收單機構整體收入中占比較低,且專門以通道收入作為盈利模式的支付機構不多,故“斷直連”政策主要對支付機構的成本端產生影響,即增加了支付機構通道成本。 路 “斷直連”使支付機構通道建設能力持平,其他能力優勢凸顯 新的政策環境下,不同規模支付機構通道端建設能力基本上達到統一,利潤空間的整體縮小或將重塑市場格局:支付寶、財付通憑借其強大的客戶基礎和自有資金維持競爭優勢,在零售領域的業務拓展能力較強,競爭優勢明顯;頭部收單機構部分客戶資源通過代理商獲得,利潤變薄可催促其拓展直銷模式下的客戶,故具有良好客戶拓展能力、合作資源的支付機構具有競爭優勢;中小型支付機構客戶、資金基礎較差,可能回尋求其他拓展基礎服務市場份額的路徑。 路 擴大市場份額、拓展收入來源成為支付機構的主要應對策略 為應對利潤變薄的沖擊,各類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均有不同程度的戰略重心轉移。中小型支付機構向更加垂直的市場拓展基礎業務;頭部收單機構加強商戶基礎的建立以搶占市場份額,或增加商戶服務能力以拓展盈利點;支付寶、財付通二者繼續拓展零售端的市場,并繼續進行金融產品創新。 路 趨勢一:產業鏈重構 產業鏈上各機構連接關系更加清晰 以往競爭態勢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上游支付渠道及下游商戶資源上的競爭尤為激烈。隨著“斷直連”政策出臺,支付機構在上游對發卡行資源和C端支付巨頭的資源爭奪上將告一段落。“間聯”模式成為定局,支付接口可從銀聯或網聯統一接入,各機構間的連接關系清晰。下游商戶拓展上,以往多通過商戶拓展服務商、小型收單機構以及專門的第四方連接,為建立客戶基礎,應對支付業務利潤空間縮小的局面,支付機構或將考慮以多種方式直接連接商戶。 路 趨勢二:業務層基本服務價格走低 “價格戰”或將持續,支付“零費率”趨勢有所顯現 過去幾年,互聯網巨頭不斷蠶食市場,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服務、更多的增值服務占據了90%以上市場,第三方支付機構受到影響紛紛降低支付服務的費率,以此確保自身的優勢。但目前為止,第三方支付機構除牌照以及互聯網巨頭擁有的C端流量優勢外,并無其他可以形成護城河的明顯優勢。在此背景下,2017年底“斷直連”及備付金等相關政策出臺,支付機構的基礎支付服務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擠壓,支付機構亟需尋找新的盈利點。 艾瑞咨詢認為,支付機構在發展利潤空間較大的增值服務初期可能會在基礎支付服務上進行讓利,如牌照審批放款,新進入者也會“免費”提供支付服務從而獲客。故在當前環境下,第三方支付市場仍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價格戰”,少數互聯網巨頭及增值服務發展勢頭良好的支付機構以及新進入者或將完全實現“零費率”,并將基礎支付服務作為流量入口,構建業務生態圈。 |
如需辦理POS機請添加微信:18910340839 歡迎你的來電交流!關于:第三方支付:大規模增長時代結束,市場進入有序發展階段的信息,請撥打免費電話:4008-118-928 進行溝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