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媒體 徐徜徉/文 蔣詩舟/編輯 路 3月末,第三方支付機構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卡拉”)的IPO申請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若拉卡拉順利完成發行上市,將成為第一個作為上市主體在A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在拉卡拉“過會”的刺激下,不少業內人士直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IPO難”有望破局。但也有專家認為現在談“上市潮”還為時過早――在“支付寶”和“財付通”對市場的強大統治力之下,絕大部分支付公司的首要目標應是壯大自身。 對于已經上市、準備上市、還未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 “與巨頭共舞”和愈演愈烈的“強監管”,更是兩道巨大的難關。 令無數業內人士感嘆“不容易”的拉卡拉,上市之路真實再現了什么叫“一波三折”。 第一“折”,拉卡拉寄希望于“借殼”。2016年2月6日,西藏旅游發布重組預案,公司計劃收購拉卡拉100%股權整體作價高達110億元,這對總市值僅有45億元的西藏旅游無疑是“蛇吞象”。然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于2016年6月出臺,這場資本運作以流產告終。 第二“折”,拉卡拉將目標轉向“創業板”。2017年3月,拉卡拉支付首次公布擬登陸創業板的招股書,但同年9月,其IPO進程被中止。證監會給出的原因是“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直至今年三月,屢敗屢戰的拉卡拉終于成功“過會”。在IPO的路上,它其實并不孤獨。 目前,在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匯付天下已于2018年6月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內地首個上市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被母公司中國支付通拆分后的東方支付也在當年10月登陸港股。資和信和匯元科技則分別于2016年1月和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 除上述幾家支付機構外,目前還有漫道金服(寶付母公司)正在A股排隊。另外,自媒體“十字財經”在4月2日報道稱,中金公司旗下全資直投子公司中金佳成將作為領投方參與“連連數字”下一輪融資,此舉意在為連連支付IPO埋下伏筆。對此,《財經》新媒體詢問了連連支付方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近期沒有IPO計劃”。 近一、兩年來,支付機構為何密集尋求上市?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財經》新媒體,提高公司地位和市場形象、提高客戶和供應商的信任度以及股權的變現等是主要原因。 在宋清輝看來,在拉卡拉過會的刺激下,預計會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聞風而動”,掀起“上市潮”。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在阿里“支付寶”和騰訊“財付通”的強大“統治”之下,市場上具備上市條件和要求的支付公司其實并沒有很多,“除少數成熟機構外,大部分公司的業務規模距離上市還有很大差距”。 與巨頭共舞,跨境支付是下一片藍海?阿里和騰訊對支付市場的統治力有多強?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四季度》數據顯示,支付寶與騰訊金融(微信支付)合計占市場份額92.65%。 路 從2011年第三方支付牌照發行以來,截至2018年7月,央行累計注銷的支付牌照名單增加到33家,支付牌照剩余數量為238張。這就是說,留給230余家中小機構的市場份額不足8%。 僧多粥少怎么辦?不少支付機構將目光投向了一個方興未艾的領域――跨境支付。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1萬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10.8萬億。泛付(PanPay)創始人Allen也告訴《財經》新媒體,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世界出境游第一大國,“這意味著跨境支付的市場潛力巨大”。 匯付天下已與全球支付巨頭First Data(FDC)達成戰略合作,為境外大型企業和電商平臺直接進入中國搭建一站式服務聚合平臺;寶付則為電商跨境運營,提供涵蓋供應鏈金融、跨境物流、保險等多維度的增值服務產品;連連支付上線了跨境電商服務在線交易平臺LianLian Link…… 匯付天下發布的上市后首份年報也顯示,2018年跨境支付交易量同比上漲三倍有余,營業收入較同期增長115%。 盡管未來可期,但支付公司要想暢游跨境支付這片“藍海”,也并非易事。 某業內人士向《財經》表示,跨境支付之所以被稱為“藍海”,和當前的行業格局不無關系:“在C端做不過巨頭,跨境支付就成了市場上其他‘兵家’的必爭之地。”但該人士同時透露,跨境支付存在一定門檻:“擁有牌照的企業一共就30多家。”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主編劉剛則告訴《財經》新媒體,跨境支付和國內的支付業務大不相同,涉及“業務周期長、需要人員多、語言環境復雜、銀行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往往需要很大投入才能見效。“一些支付機構選擇與現有的成熟海外支付機構進行合作,收益相對較低,在價格戰中不太占據優勢。” 經濟學家宋清輝則提醒,支付公司在發展跨境支付業務時需要注意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問題。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除了帶來機會,也對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強監管料將持續 支付機構如何應對“危”與“機”在支付機構紛紛向“藍海”進軍的同時,支付行業的強監管態勢也并未放松。 3月28日,美團點評旗下第三方支付機構“錢袋寶”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此前的2月28日,易寶支付因“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央行開出了942.43萬元的罰單,這已經是它連續第四年收到央行罰單。 “斷直聯”、“客戶備付金100%交至央行”等措施的相繼推行,也對不少支付企業的現金流和業務結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財經》新媒體查詢拉卡拉招股書發現,2016年時,收單業務和增值金融業務還分別占據拉卡拉營收的半壁江山;但到了2018年,收單業務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已達89.29%,個人支付占比則逐年下降。此外,2016年-2018年,拉卡拉最為核心的收單業務毛利率一路從65.47%下降至42.24%。 路 截圖來源:拉卡拉招股書 路 截圖來源:拉卡拉招股書 連連支付方面也向《財經》新媒體透露,新政策的出臺導致“過往的盈利模式走不下去了”。“吃備付金‘利息’被禁后,中國支付行業每筆交易定價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光靠收手續費已經活不下去。” 在尹振濤看來,今后對支付行業的監管將圍繞以下三個重點進行:一是避免形成壟斷性的市場,鼓勵多種模式存在、多種機構參與;二是防范系統性風險;三是業務必須合規。 劉剛則認為,“強監管”態勢料將在近幾年內“有增無減”,支付行業已經告別了野蠻生長的時代,未來或有更多不合規的中、小機構出現業務萎縮甚至退場,業務量或越來越向成熟機構集中。 對此連連支付方面稱,“強監管”并非“一刀切”,監管部門是鼓勵在合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這對所有公司都是一次公平競爭的機遇。“誰能找準目標市場,推出更多的創新運營手法,誰就有可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寶付相關產品負責人也告訴《財經》新媒體,行業灰色地帶正逐漸消失,在跨境領域,經過“斷直連”“備付金”關鍵年,監管未來可能會更多聚焦“反洗錢”。強監管促使支付企業向各個細分行業深挖,倒逼企業去思考產品的核心優勢及差異化服務,“將有利于建立起一個更為健康的支付市場”。 |
如需辦理POS機請添加微信:18910340839 歡迎你的來電交流!關于:第三方支付下半場:強監管料將持續,下一片“藍海”在哪兒?的信息,請撥打免費電話:4008-118-928 進行溝通咨詢!